唯有依娃 ( 180g 45 轉 2LPs )
您現在的位置 » 首頁 »
重溫黑膠工藝的光輝璀璨與無比價值──英國 ERC 唱片


英國 The Electric Recording Company 與靈魂人物 Pete Hutchison 簡介

  曾經,黑膠唱片,是尖端科技文明走入世人日常生活的象徵,也是一種無比的奢侈、享受、炫耀與驕傲;當唱盤開始旋轉、唱針放下,樂音流洩而出的那一刻,讓人覺得每片黑膠裡彷彿都隱匿著某種精靈,透過唱片施展的魔法,讓擁有者聽到人類情感、藝術和科技交織出的璀璨火花。而在 1960 年代卡帶開始風行、1970 年代雷射光碟開始出現以前,黑膠唱片也經歷過一段黃金時期,無數優秀的音響與錄音器材專家,秉持著人類文明中長久流傳下來的工藝/工匠傳統,以最吹毛求疵的態度,以追求完美而非最大利益的市場為前提,打造出一部又一部令人心動的銘機、錄製出一張又一張令人震撼的經典名盤。

  如今,人們浸淫在數位洪流中,電腦運算的速度以兆億倍成長,追求價廉與快速,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特徵之一;但就在科技發展臻於高點時,人類聆聽音樂的媒介,音質卻也來到了史上的最低點──MP3 的流行雖能使音樂快速流通,但也完全具備令人快速遺忘的特性。聽音樂,不再是一種與細膩而勾動心弦的音質產生共鳴、宛如品味大廚精心費工準備的餐點的享受,而成了一種囫圇吞棗的過眼雲煙。但,作為人類藝術形式中最具抽象性也最具精神性的一種,音樂,當真應受到這樣的對待嗎?我們究竟該怎麼做,才能找回音樂帶來的、屬於靈魂深處的悸動?

 

  來自英國的 Electric Recording Co. Ltd,秉持著「慢工出細活」精神,付出極高昂的代價,企圖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。

 

  ERC 的故事,要從一位狂熱的唱片鑑賞家/音響家說起。這名一頭嬉皮長髮、眼神銳利的男人,名叫彼得.哈奇森(Pete Hutchison),他從年輕時代便開始對唱片有著無比的狂熱,對音樂類型更是來者不拒,凡是優秀的搖滾、民謠、爵士、古典、龐克、電音,都是他網羅的對象,而發行量稀少的珍貴黑膠唱片,更是他的最愛。而在古董唱片市場上,古典音樂的價位尤其高於其它樂種,他曾經有一年就花了四萬英鎊在購買古典音樂上,還不把其它音樂類型算進去;這四萬英鎊中,便包括了一套價值七千英鎊、1956 年由法國派德(Pathe)唱片所發行的《莫札特在巴黎》7LP 套裝。

 

 

  由於發現自己的收藏癖日漸失控,哈奇森開始思索,如何讓這些黑膠唱片所代表的意義,能在人世間重新發出光芒。他從 1991 年開始便經營了一家名為 Peacefrog 的唱片公司,旗下包括 Jose Gonzalez、 Little Dragon、以及在港台擁有諸多樂迷的法國女子團 Nouvelle Vague 等,頗獲成功與好評,錄音品質也備受讚譽;Peacefrog 的發行商為 EMI,這是一家本身便擁有許多珍稀古典錄音版權的公司,因此,他下定決心與 EMI 合作,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經典黑膠復刻計畫,要把黑膠時代完美的工藝品質,帶到二十一世紀一切講究速成的凡夫俗子面前。

 

  他透過 EMI 取得約八十種 1950、60 年代經典古典音樂的錄音版權,同時成立了新廠牌 Electric Recording Company,開始親自著手重新混音製作的工程。不同於許多一般的快速重製,只是以電腦運算、機械式地清除雜音瑕疵等等,哈奇森堅持要以 1950-60 那段黃金年代的機器,來忠實地重現當時的聲音,並賦予每一顆音符全新的完美音質。走進 ERC 的專屬錄音室──哈奇森一手打造的 Electric Mastering,映入眼簾的盡是 Marantz 的真空管擴大機、EMT 唱盤、Quad ESL-57 喇叭、丹麥 Lyrec 的盤帶機、EMI BTR2 真空管錄音帶座、Lyrec / Ortofon 全真空管剪輯系統等等音響史上赫赫有名的銘機;這些機器,都是哈奇森跑遍世界各地、費盡心思尋尋覓覓狀態佳的機台,並辛苦地尋找適用的零件、鑽研正確的修復與改良技術,一一手工修復而成的。光是機器的購入,就耗費他數萬英鎊,還不含後續的零件與整修支出;然而,值得欣慰的是,由於當年的機器作工極為紮實、工匠技術精湛,因此這些原本可能已經瀕臨廢棄的老古董,經過哈奇森與多位專家巧手修復、精心調音之下,反而能展現出比以往更優秀的最佳狀態,重現黑膠黃金年代的獨特音質與氛圍。

  現年七十多歲但仍耳聰目明的資深錄音工程師西恩.戴維斯(Sean Davies)來自 Decca,從 1970 年代便開始進入這一行,他對 1950 年代的錄音方式也極有研究,他說,當時的錄音都採多隻麥克風的方式進行,但擺放的位置與其說是為了要展現最佳的整體動態,不如說是根據指揮的特定喜好,來凸顯出某種樂器的聲音;因此,如何在指揮強烈的個人風格中,發揮錄音師本身敏銳的平衡感與混音技巧,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;在進行 ERC 的黑膠修復工程之中,這些專業知識,也讓他不僅在協助彼得.哈奇森尋覓古董真空管機器的過程中發揮了一己長才,後續的錄音與修復工程,更靠著他豐富的經驗與天生的音感,達成將音質最佳化的任務。

  彼得.哈奇森與 ERC 的第一套作品,是史上最傳奇的匈牙利藉女小提琴家瑪爾茨(Johanna Martzy)在 1950 年代所錄製的巴哈奏鳴曲集;一共三張黑膠,在 2012 年十一月發行,每張要價三百英鎊,卻迅速在唱片收藏界掀起一陣熱潮;唱片中貨真價實的「原音重現」,帶給人的,不僅僅是音樂臨場感所賦予的感動,更吸融了 1950 年代那段音響的黃金時期中人類對音質理想性的追求、對工藝技術的偉大夢想、以及融入文明與情感的心血結晶。再接再厲地,哈奇森將他曾花費七千英鎊購入的《莫札特在巴黎》7LP 套裝,也進行了重新製作的浩大工程,並在 2013 終於推出重發版本。由於製作成本依然所費不貲,因此每套《莫札特在巴黎》的售價,落在 2,495 英鎊;然而,卻只限量三百套。為何不多賣一點?哈奇森堅持,唱片,不是大量化的工業製品;唯有蘊含了名匠手藝、手工質感精髓的物品,才有流芳萬世的意義。他要做的,就是一種真正能當做傳家寶的藝術品,而非唾手可得的商業化產品。對哈奇森來說,品味並非源自於標價的多寡,而是來自於這項產品蘊含了多少人類的智慧與靈魂。

6-2_1.jpg  

 

  ERC 與哈奇森的作法,乍看不符合追求急功近利的時代潮流,但事實上,也有愈來愈多的人願意付出精神,好好地想一想,所謂真正的價值,究竟何在──生命的價值,包含了文明的演進、人類的情感與智慧,這一切的一切,是否能僅僅用金錢來衡量呢?只獻給懂得這個道理的人,就是 ERC 的哲學;聆聽 ERC,絕對是一種對生命透徹的信仰,一位真正的鑑賞家理當堅持的態度。

  

 

 

 

 

 



上一項

發佈於 2013 六月 18 週二.

您尚未選購任何商品.
客戶群組 : Guest
含稅價格 : 所有價格含稅

【二手LP寄售】民歌往事 懷舊篇 芝麻&龍眼 ( 黑膠LP )
NT$ 22,500 NT$ 18,000


版權所有 2004 Joy Audio 發燒片專門店
台北市中華路 2 段 75 巷 6 號 ( 近中華路、和平西路口 ) 電話:( 02 ) 2311-9566 / 0932-217-017
No. 6, Lane 75, Sec. 2, Zhonghua Rd., Taipei, Taiwan, R.O.C. Tel : 886-2-2311-9566
E-mail:joyaudio@joyaudio.com.tw 
營業時間: 星期二~星期六早上 9:30 到晚上 7 點   週日、週一公休


唯有依娃 ( 180g 45 轉 2LPs )